全市供销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加大服务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加强产销对接服务,提升订单农业的规模和水平。通过组织社有企业和市场渠道较多的大农民联合社、专合社带动,引进各类产业企业购销合作,开产品推介、产销对接会推进和加强信息服务帮助推销等多种方式途径,使我市不少农民联合社专合社及农户实现了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调整产品结构和按订单提升农产品品质,走上了市场化生产经营轨道,避免了盲目性生产损失,增加了生产经营收入。今年1—10月,实现购销服务总额56.4亿元,同比增长32.1%。
二是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努力打通农产品线上销售新渠道。通过积极组织推广完善各级农产品电商运营平台及运转体系,积极对接合作进入京东、天猫、苏宁易购、蜜芽集团等全国性知名大型电商平台及其他电商平台等,借船出海,全市供销合作系统农产品线上销售将进入大幅增长时期。今年1—10月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额1.2亿元,同比增长58.2%。
三是拓展业务服务领域,加大服务力度。全市供销合作系统土地托管服务面积已达22万亩,同比增长22.2%;土地流转面积达14万亩,同比增长55.6%;科学实施农资经营配送、测土配方、农药减量控害、生物有机肥推广等农业新产品、新技术,配方施肥面积达13万亩,同比增长30.3%;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达20万亩,同比增长42.9%;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达16万亩,同比增长60%。进一步加大了为农服务力度。同时,在一些地方开始探索进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经营服务新途径,为下一步与供销总社或省供销社企业集团成立全市性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做准备。
四是推进农产品商标品牌培育,促进销售增收。通过组织、引导和帮助指导策划包装,全市供销合作系统注册商标,无公害、有机绿色认证农产品,和组织申报获得的“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使用证书均大幅增长。全市供销合作经济系统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194个,取得无公害、有机绿色认证农产品已达180余个;组织65家企业及合作社申报“四川扶贫”集体商标,获得使用证书48个,涵盖80余个产品。